看著期盼已久的地下停車場建好,張雪梅心里卻高興不起來——她沒想到這個“千呼萬喚”來的車位自己竟負擔不起。
同樣有些郁悶的,是地下停車場的投資方,四川灃通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馮裕萱,“不知什么時候才能把投資收回來?”
焦點1
500元月租是否過高?
這個地下停車場位于成都市青羊區同德社區,是成都市為了緩解老舊小區日益突出的停車難問題,做出的新嘗試——吸引社會民間資本,利用市政公共綠地等,在老舊小區建設運營停車場。
作為試點,同德社區居民以及四川灃通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馮裕萱成為了首先“吃螃蟹”的人。但隨著這個擁有499個停車位的地下停車場完工,同德社區居民心中卻添了許多“不解”,投資方馮裕萱心里也有不少“苦水”要倒,雙方都不順心。
張雪梅所在的小區四季春天,與社區廣場一門之隔,小區后門直接朝向廣場。在得知要修地下停車場時,張雪梅心里有了期待,因為在“僧多粥少”的情況下,家里的車時不時就會“無家可歸”,只能停到小區外。
但這種期待很快變成了失望:不久前,同德社區轄區內的許多小區公示欄里,都貼出了同德社區地下停車場的車位出租費用公告:每個車位十年租金約為5萬元,另外每個月還有幾十元的管理費。張雪梅一算:“一個車位的月租就接近500元。”
不少居民都表示不能接受這個價格。張雪梅說,“我還不如繼續在小區里搶車位,雖然麻煩點,但每月只花100多元。”
面對質疑,馮裕萱只能用賬目回應,“停車場的建設、設備的購買安裝、地上綠化的恢復……前前后后算下來,我們在這個項目上的直接投入超過了5000萬元,折算下來每個車位的成本就是11萬元左右。按每年每個車位收取5000元租金算,除去停車場工作人員、電力等運營成本,即使純利潤達到3000元左右,要收回11萬元的成本,也需要很長的周期。”
焦點2
收費標準該向誰看齊?
在張雪梅的心里,評判同德社區地下停車場收費水平的參照物,是周邊住宅小區的停車場,“這個停車場是服務于社區居民的,為啥收費比一般的住宅小區停車場高?”7月10日,記者在同德社區采訪發現,周邊住宅小區地下停車場的車位月租價格從200多元到400多元不等。
還有人質疑:社區廣場是公共空間,投資方免費獲得地下開發權,建設期間周邊居民也給予了配合,地下停車場在今后的運營上應該“讓利”給百姓。
對于這些看法,馮裕萱更覺得哭笑不得,“我們是繳納了土地出讓金,才拿到同德社區廣場地下5000多平方米空間40年商業開發權的,所以這個停車場本身就是商業性質的。”而且,馮裕萱也不同意拿自己公司專門投資建設的停車場與周邊住宅小區附屬停車場做比較,“樓盤開發商買地的成本,早就從賣房子那兒收回了,地下停車場只是配套設施。”
不久前,同德社區居民向成都市長信箱寫信反映同德社區停車場收費問題。青羊區發改局(物價局)經過調查后給出了回復:青羊區同德廣場地下停車場屬專業經營的室內停車場。根據成都市人民政府令第131號第五條第(一)款規定,專業經營的室內停車場(樓)停放服務收費實行市場調節價,無需在物價部門備案。
此外,馮裕萱認為,哪怕是跟住宅小區停車場的收費標準相比,自己也站得住腳,“自從今年國家放開住宅小區停車場收費價格后,成都不少小區的停車費用已經在提高了。”
焦點3
十年租約一次付清該不該?
“十年租金一次性繳納”是同德社區居民的另一個“不解之處”。
“我從來沒有聽過租車位是一次性交十年費用的。十年時間,我都不確定自己會不會一直住在這個小區。如果搬家了,車位還要轉租,麻煩得很。何況一次性繳納5萬元,對不少人也是不小的壓力。”同德社區居民趙小輝認為,一次性繳納十年租金,自己心里也很沒有底,萬一租金交了,后期公司運營出現問題,租約不能繼續生效怎么辦?“還是一年一年交比較合適。”
投資方為何要設置這樣一個條款?馮裕萱給出的回答:就想盡快收回一部分投資成本,“剛才也算過成本賬了,如果順應大部分居民的意愿,一年一年收租金,收回成本非常慢。對于商人來說,如果5年內不能收回成本,這基本上就是一個失敗的投資。”馮裕萱說,在居民反映強烈的情況下,繳納租金的期限可以考慮有所縮短,但幅度不會很大。
家住鴻生花園的居民張先生認為,如果投資方想盡快收回投資成本,為何不出售車位,讓居民獲得車位產權,“就像不少人寧愿貸款買房子,也不想長期租房子的道理一樣,如果要一次性付十年租金,我寧愿再多花點錢直接把車位買下來。”
但這條建議,暫時沒有納入馮裕萱的考慮中,“現在成都的老舊小區停車日益緊張,車位需求會越來越大,我們的車位今后還有增值空間,現階段出售車位對我們來說,益處不大。”事件將如何進展?本報將繼續關注。